...
亚伟速录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

Last updated 3 mins ago

简介:唐亚伟(1915.05.28~2012.12.18),男,九三学社社员,“亚伟式速记”创始人,“亚伟中文速录机”发明人,曾任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南京、杭州、兰州、香港等地亚伟速记学校校长,上海复旦大学、暨南大学教授,《中国生活》画报主编,北京《速记月报》主编。1934年,创造出“流线体中文速记音符总表”和“字符略法表”。1938年,出版《规格化亚伟中文速记学》。1939年,成立“亚伟中文速录学社”。2007年,以“亚伟中文速录机技术与装置”获得2006年度 [1]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。

       如今,在大型会议现场、在网络直播现场、在商务洽谈现场……经常能够看到速录员的身影。他们用速录机记录着与会者的发言。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,这些速录机几乎都出自一个品牌――亚伟。

  亚伟这个品牌正是来自它的发明人――唐亚伟。今年,唐亚伟已经91岁高龄。就是这位耄耋老人,历时半个世纪创建了“亚伟式速记”,并且发明了“亚伟中文速录机”,被尊称为中国速记泰斗。

 

  

  19岁创立亚伟式速记

  1994年5月19日,全国计算机展示大会现场,随着演讲人的发言,发言文字随即显示在墙上的大屏幕上。这是亚伟速录机首次公开亮相。亚伟速录确实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。在7天的大会过程中,最紧张的人莫过于唐亚伟。尽管他已年近八旬,但仍然天天挤在人头攒动的会场里,关注着速录机的实际操作情况。

  唐亚伟不是计算机专家,他真正的身份应该是速记专家或者是速记教育家。早在1934年,19岁的唐亚伟就创造了《亚伟式中文速记学》。唐亚伟家境贫寒,但天资聪慧、勤奋好学,不仅学业优良,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,于是被推荐给一个协会的会长当书记。由于职业的关系,他对文字的书写方法萌生了兴趣。一个偶然机会,他在南昌旧书摊上看到一本我国最早关于速记的书《传音快字》。唐亚伟对速记发生了兴趣。由于工作出色,他保送到三育中学和三育大学学习。当时,唐亚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勤工俭学。凭着一手好字,他并被推荐给校长当书记。由于每天都要记录校长口述的大批公文、信件,唐亚伟试着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代表文字,书写速度果然快了很多。于是,他结合汉语的结构、读音、语法学、词汇学原理,同时吸收国际速记学原理,创造出“流线体中文速记音符总表”和“字符略法表”。

 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唐亚伟流亡到了重庆。当时,抗战后方的许多单位都需要书记员。唐亚伟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。但是,看到周围的流亡青年却为生计走投无路的时候,他萌发了把自己的中文速记教给大家的想法。办学首先需要教材,唐亚伟的母亲向一位结拜姐妹借了100元钱。用这100元钱,他印了100本《规格化亚伟中文速记学》,学校就这样开张了。

  《规格化亚伟中文速记学》可以说确立了唐亚伟在中国速记界的地位,尽管当时他才23岁。《规格化亚伟中文速记学》真正将英国速记“皮特曼”法与美国“格瑞格”方案结合,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文速记,同时实现了符号定型,并完善了课程安排、体例安排。
  
        当时,唐亚伟速记班借用的是一个小礼堂,招来的学生们也是半工半读的形式,利用帮学校贴广告招生等形式贴补学费。社会上的巨大需求提供了办学的机会,很快唐亚伟的速记班就名声在外。1939年,“亚伟中文速录学社”正式成立,致力于举办速记讲习班,推广函授教学。1942年春,又更名为“亚伟速记学校”,冯玉祥将军出任学校董事会董事长,陶行知、李公朴、顾执中等社会名流担任董事。唐亚伟以“格瑞格”方案椭圆体为蓝本的中文速记成为中国速记界的主流,以至于中国速记都直接简称为“亚伟式速记”。
  
        速记比亲生儿子还要亲

  美国司法界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到中国访问。在路经北京的时候,其中有一位工龄30年的法院速记工作者勒尔森提出想见见唐亚伟。但是,阴差阳错,他错过了与唐亚伟见面的机会。回国后,勒尔森在美国司法杂志上发表文章,说在中国各地法院访问座谈,没有见到一个速记员,只有书记员用汉字记录,既没有手写速记,也没有速记机。他感到很奇怪,不知中国法院是怎样完成庭审记录的,最可惜的是没见到中国速记专家唐亚伟教授。后来,美国司法速记工作者协会主任简尼芬访华,专门拜访了唐亚伟,特地带来一台美国速录机,并进行了现场表演,希望由唐亚伟来发明中国的速录机。

  其实,早在上世纪50年代,唐亚伟就有了用打字机进行速记的方案。当时,他已经宣布放弃自己的速记专有制式,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亚伟式速记的基础上创建新的速记方法。同时,唐亚伟的身份也从专职速记教师转变为语文教师。不过,职业的转换并没有影响他对速记方法的继续研究,机械速记就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。

  手写速记书写的实际是一些长长短短的编码符号,速记完成后需要再根据这些编码符号“翻译”成文字。一般情况下,一个小时的手写速记需要4个小时才能“翻译”成文字。但是,手写速记很容易变形,这给“翻译”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。唐亚伟自然知道这种情况。当时,中文打字机还没有发明出来,甚至连汉语拼音方案还没有确定下来。因此,他考虑使用英文打字机进行速记,这样至少打出来的字符不会变形,便于“翻译”。

  “文革”期间,唐亚伟被下放到“五七”干校劳动。这给他创造了更为清闲的速记研究时间。在这段时间里,唐亚伟研究设计完成了“打字速记法”。他利用英文打字机的键盘,编写出一套编码来,用打字机敲打出的符号替代传统的手写编码。后来,尽管国家语委进行推广,但是由于这套“打字速记法”太繁复了,没有真正付诸实践。不过,“打字速记法”为后来开发亚伟速录奠定了一个方向。

  上世纪80年代,中文处理机终于面世。但是,由于价格昂贵,市面上还很少见。有一次,唐亚伟听儿子说,有个朋友的公司买了一台中文处理机。他非要去看看键盘怎样转变成汉字。当时,唐亚伟已经70多岁。结果,由儿子骑车带着到人家公司看看。尽管还是非常简单的中文打字机,但是唐亚伟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。既然通过五笔字型或者拼音能够转变成汉字,那么编写一套速记编码,由计算机直接将编码“翻译”成文字,也就是说完全可以将速记“翻译”工作交给电脑来完成。从那时起,唐亚伟成了中关村电脑一条街的常客,他需要探索一条与时代同步的速记道路。

  1989年,唐亚伟突患脑溢血,被送进医院抢救。当他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,看到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唐可为的时候,冒出来的第一词竟然是“速记”。然后,指着水杯也说“速记”。等到老人彻底清醒的时候,他才对儿子说:“你怎么是速记啊,你是小为。我是想让你给我拿下水杯。”确实,速记已经等同于唐亚伟的生活。

  90岁获得北京科技进步奖

  2005年,北京市科技大会上,亚伟速录机获得了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唐亚伟走上主席台,从市领导手中接过获奖证书。当时,他已经90岁高龄。在参加大会之前,唐亚伟心里很忐忑,速录机这样现代的东西应该是现代人发明的,自己一个90岁的人上台领奖会不会让观众觉得很不协调。不过,这个荣誉对于他来说,确实是实至名归。

  自从了解了电脑以后,唐亚伟一直在想办法,如何把速记和电脑结合,把最复杂、最繁杂的工作交给电脑。正因为速记后期“翻译”最累,导致了速记很少有人在用。那么,普及速记的最好方式非电脑莫属。然而,对于一位对电脑一窍不通的老人而言,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了。

  唐亚伟首先需要解决的,就是速记能不能按照拼音完全打出来。当时,他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输入方案,利用标准键盘一键一击,一只手打声母、另一只手打韵母。由于汉字基本都是声韵结合的,两只手正好声、韵分工。按照这个设想,每分钟应该能够输入200字。但是,这样一来两只手太忙了。不过,唐亚伟发现,汉语里面双音词最多,怎样利用这种双音词的特色,开发便捷快速的电脑速记方法?

  唐亚伟从钢琴演奏上受到启发,既然弹钢琴可以一只手弹主旋律,另一只手弹和弦,甚至可以交叉弹奏,那么电脑速记完全也可以采用双手同时敲击键盘输入的方法。因为两只手同时敲击键盘,记录的速度自然能够明显提高。

  但是,这个想法引发的下一个问题是,必须抛弃现有的计算机键盘,重新研制一种新型的速录键盘。凭借深厚的速记功底、丰富的编码能力和扎实的拼音功夫,唐亚伟重新对键盘进行设计。面对26个字母,声码需要用几个键、韵码需要用几个键、按键相互之间的关联等等,成为他每天琢磨的重点。1993年,唐亚伟终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电脑速记编码方案和速录键盘设计。

  速录方法和键盘设计出来了。到底管不管用,谁也没法打保票。不过,将设计方案转变为产品才是唐亚伟的真正目标。于是,他让儿子唐可为拿来纸,比照着自己设计的速录键盘样式,先画了一个键盘。几经斟酌之后,确定了键盘尺寸、按键间隔等标准。最后,根据标准化后的键盘定稿,再用复印机复印了10份。拿着这10份复印键盘,唐亚伟又开始了速录的招生。

  当时,唐亚伟对自己的这个设计充满信心。但是,对于委托的软件开发却一窍不通。于是,他提出免费提供速录培训,由亲戚朋友介绍各自的关系来学习速录,中午还负责午饭。这些学员就在复印键盘上,按照唐亚伟设计的指法学习速录。一个月后,10台单独焊制的速录机制作了出来,并交到学员手中。这10台机器串在一起,连接在一台286电脑上。通过电脑显示器可以看见各个学员敲打编码的熟练情况。半年之后,委托开发的速录软件完成,装进了电脑。唐亚伟终于看到自己设计的方案,能够将汉字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。1994年5月19日,在经过新一轮改进之后,唐亚伟的速录机首次在全国计算机展示大会亮相。

  在北京市科技进步评奖活动中,许多专家对亚伟速录十分好奇。其中,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,速录法与五笔字型有什么不同。唐亚伟总要不厌其烦地介绍:“首先,键盘不一样,五笔字型是基于标准键盘开发的,速录键盘是多键并击,按键速度比五笔字型快;其次,五笔字型需要拆字型输入,而速录是听打,反应速度更快;第三,速录采用声码和多键并击的键盘的方式,平均每秒击键2.5次,每分钟就可以达到200字以上。”

  唐亚伟以自己发明的速录技术,开创了速录这个新职业。同时,每分钟200字以上的速录速度,真正实现了用速记留住声音的目标。(郑勇)


分享数据信息
关注我们
合作伙伴